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基本介绍
龙海市
[1]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地理坐标为北纬24°09′-24°36′,东经117°29′-118°15′。总面积1326平方千米。人口79万人(2006年)。通行闽南方言厦门话。
全市辖1个街道、11个镇、2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石码街道、海澄镇、角美镇、白水镇、浮宫镇、程溪镇、港尾镇、九湖镇、颜厝镇、榜山镇、紫泥镇、东园镇、东泗乡、隆教畲族乡。市政府驻石码街道。
地处九龙江下游,闽南三角区中部。年均气温21℃,年均降水量1400毫米。鹰厦铁路,厦漳、漳诏高速,324国道过境,通海运。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洞岩、江东桥、白礁慈济宫。
地理环境
龙海,地处北纬24°11′—24°36′,东经117°29′—118°14′,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九龙江下游出海口,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隔海相望,与厦门经济特区同处一个港湾、陆域接壤达25.22公里;西接漳州中心市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枢纽地带,具有上承长三角、下接珠三角的独特区位条件,鹰厦铁路,厦漳、漳诏高速,324国道过境,通海运。年均气温21℃,年均降水量1400毫米。
[2][3]
行政区划
2008年,龙海下辖:石码镇、海澄镇、角美镇、白水镇、浮宫镇、程溪镇、港尾镇、九湖镇、颜厝镇、榜山镇、紫泥镇、东园镇、东泗乡、隆教畲族乡、双第华侨农场、九龙岭林场、程溪农场、良种场、苍坂农场、林下林场、角美工业开发区、招商局漳州开发区、东园开发区、龙池开发区。
[4]
旅游资源
海底森林
历时三年,漳州市已把世界罕见的海底森林景观开辟成一个面积达115亩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漳州沿海红树林资源丰富。漳江出海口处的海滩就横卧着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海底红树林。涨潮时,这些树木被海水吞没,只有略高些的,在海面上稍露枝头,落潮时,它们从海滩上露出,迎风摇曳。这一别致的风景近年来经新闻媒介广为传播,引来了大批海内外游客。
红树林保护区开辟后,在对大片海底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加强研究的同时,着重开发它与众不同的游览价值:观树赏鸟好鱼虾。
海底森林的树木都有特别发达的根部。树与树盘根错节,统来缠去,造型如同奇松盆景,千姿百态,有如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这是落潮后的景观。潮涌时,水族踊跃而来。头上长着两只大眼的跳跳鱼在树旁跳来跳去,有的还跳到树根上憩息。树头水洼里的弹指虾,弓背弯身,不时发出\'啦啦\'的叫声。那些胆大横行的红螫蟹、招潮蟹,竟然缘树身爬到树头,相互追逐。间或还有价格昂贵的海寻,也躲到树枝间,窥视外部的世界。这时,渔民往往不失时机地赶来,钓鱼捕虾捉海寻。
既有树林,又有鱼虾畅游,鸟儿们便纷纷脐身此间。白鹭、苍鹭、黑尾鸥都是这里的常客,整日价叽咕不停。斑鸠、苦鸡长年在较高的树上筑巢安家、生儿育女。隆冬季节,还会有大批北方的野鸭到这里客居避寒。来到漳州海底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游客,不论是落潮、浅潮、涨潮,也不论是漫步浅滩、泛舟林间,都能领略到在别的地方难见的奇异风情,产生一种在其他景点无法得到的陶醉。
百花村
漳州素有“花果之乡”的美称,这里一年四季花香不断,更有远近闻名的“百花村”。百花村距市区五公里,在龙海市九湖乡。据传明朝永乐年间,家居莆田的朱氏家族遭人陷害,族中有一人唤朱茂林躲难来到漳州南郊,因酷爱这里的秀美风景,便在此安家,后得仙人托梦,告知种花可得长寿长福,便大修花圃,采集珍种,世代种花、卖花,一直延续至今。1954年该村建起花圃苗场,发展花卉苗木。1963年,已故朱德委员长来到该村视察,称这儿是“百花村”,后来陆定一又题额“百花村”。这里花圃面积七公顷,花卉品种近千类,花、树、盆景等多达80多万株,产品畅销国内10多个省市及港澳 地区。另外,百花村还建有“亭院花圃”,院内院外,处处争妍斗艳,无论什么时候,百花村都给您春的感受。
村内的入口处有一圆形洞门,上书“白花村”三字,此横匾题自陆定一。进门之后,便是一个面积约为80余亩的园林小院,林荫小径相接,罗汉竹、扁柏树相衬,桃李水仙、梅兰竹菊,真是菲芳争艳,应有尽有。园中还有一座小山,上有赏花亭一处,是赏花观玩,陶冶情操的好去处。更有一盆盆异彩分呈的盆景植物,有古朴的苍松、高俊的榕树、潇洒的石竹,令观者无不感叹园艺之美、之巧、之秀。
白花村圆圃中,最为出名的一处要算是素有园中之园雅称的“兰花圃”了,这里栽植着3000余盆各种各样的兰花。大青兰、素心兰、报岁兰、四季兰盆盆郁郁葱葱,争奇斗艳,更有无比珍贵的金色镶边的金边报岁兰与银色镶边的银边报岁兰,以及每荚可开13朵花的“十三太保”和每荚可开18朵花的“十八学士”。兰花的气味香远流长,幽而不腻,其花朵之色调更是淡雅素丽,绝不张扬,媚人之态,巧然天成。
全村八百多户农民,种花为业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栽培的花卉有兰花、茶花、梅花、菊花、海棠等一千多个品种;此外还有用黄杨木、榆树、榕树制作的盆景。在百花村附近的凤凰山上,可以看到万亩连片的荔枝果园,山上山下,荔枝成林,郁郁葱葱,每逢七、八月间收获季节,一串串鲜红的荔枝点缀其间,红绿相映,呈现出一派美丽的果园风光。
凤凰山
荔海位于龙海市九湖镇,距漳州市区5公里。山上岩石形似凤凰,故名。旁建观荔亭。每年七、八月间,漫山遍野尽是荔海绿浪,一簇簇鲜红荔果点缀其间,呈现出亚热带果园特有的风光。当地农民种植荔枝已有500多年历史,目前种植面积1.5万亩,年总产量最高达22万担。优良品种有乌叶、兰竹、早红、绿荷包等。九湖村有一株500年树龄的“荔枝王”,至今仍枝繁叶茂,年产量可达4200斤。
南炮台
龙海市港尾镇的军事古迹南炮台,址在石坑村屿仔尾东南临海突出部的镜台山上。炮台濒临东海,紧靠大陆,居高临下,雄视万里海疆。它与厦门岛上的胡里山炮台南北对峙,互为犄角,扼守着厦门海口,拱卫着祖国东南大门,素有“天南锁钥”之称。屿仔尾南炮台系闽浙总督邓廷桢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春,配合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广东开展禁烟运动,为御侮备战而建筑的。迨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进行扩建并改装德国制造的克虏伯大炮,计有主炮一门,副炮三门,同厦门胡里山大炮为“姐妹炮”。炮台建有城堡、兵舍、战壕、弹药库、练兵场设施。炮城三合土建成,呈现椭圆形,城墙周长约240米,高6米,厚1。5米。城墙上建有女墙、垛口、枪眼,虽然经100多年来风雨剥蚀,而城垣至今仍坚实完好。三门副炮早已拆毁,一门主炮也于1953年修建厦门高(崎)集(美)海堤时拆走。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时,侵华英军总司令义律率领兵舰40余艘进犯广东。因遭到我军民的有力抗击,无隙可乘,乃率舰侵扰厦门。7月2日和8月22日,英舰先后窜入青屿口和厦门内港,遭到厦门军民的英勇反击。8月24日下午,英国舰队以3只舢板追逐一艘中国商船,屿仔尾南炮台的官兵目睹此景,义愤填膺。他们把炮口瞄准英舰,猛烈轰击,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威风,英舰被迫退走。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企图占领我国东南海防前线厦门岛。于8月24日从厦门撤走了最后一批日本侨民,接着宣布封锁包括厦门在内的中国南部海域。9月3日凌晨4时许,日军贸然出动“羽风号”、“若竹号”等多艘舰艇,驶进大担岛灯塔前的海面上进行挑衅。屿仔尾南炮台的爱国官司兵,早就有抗日御侮的思想准备,此刻在炮长何荣官的指挥下,愤怒的炮弹射向日舰,打响了厦门地区抗日战争的第一炮。厦门岛上的白石炮台开炮响应。日舰凭借其武器精良,也开炮向我反扑,阵地上硝烟弥漫,弹片纷习,抗日勇士愈战愈勇,炮战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日舰“若竹号”腰部冒起黑烟,渐呈下沉之势,侧边的两艘日舰慌忙向它靠拢,夹持着该舰向台湾方向溃逃。
光阴荏苒,岁月飞驰。鸦片战争与抗日战争的硝烟早已消散,但南炮台这座在百年来反帝斗争中有战功的古建筑,仍岿然屹立在祖国东南海疆,成为人民游览与缅怀之地。
南太武山
在龙海市港尾镇东南10余公里处,有座耸峭的山峰,拔地而起,巍然雄踞在烟波浩淼的东南海疆,这就是闻名海内外的古老名山--南太武山。南太武山与金门的北太武是“姐妹山”,海拔560米。东北濒临大海,与厦门、金门鼎立相望 。周围21个岛屿点缀在万顷碧波之中。西北紧靠平原,一水清流,列峰秀出,绿野无垠,村舍错落。登高俯览,宛如一幅浓墨泼洒的美丽画卷。《厦门志》卷二载:“太武山,一名太姥山,图经上太武夫人坛前记谓:闽中未有生人时,夫人拓土以居,因以名”。山上景色幽雅,古迹荟萃,有延寿塔、栖山楼、安乐窝、锦亭峰、石钟楼、澜谷桥、浴仙盆、云根洞、九霄岩、石眼泉、烟霞石、弥陀石、香炉石、涅盘石、马蹄石、百丈泉、狮子迹、仙人迹、棋盘石、仙灶、石门、石屏、龙潭、象径等24景。山上曾建有古刹,因年久失修,现仅存石墙。
历史沿革
概述
公元540年(南朝梁大同六年)置龙溪县,历属南安郡、建州、泉州、漳州、漳州路。公元1567年(明隆庆元年)析龙溪、漳浦县置海澄县,与龙溪县同属漳州府。龙溪、海澄县分别于1949年9月20日和21日解放,属龙溪专区。1960年8月二县合并成龙海县,属龙溪专区(地区)。1993年撤县设省辖县级龙海市,由漳州市代管。
龙溪县(1949年9月至1959年)
1949年龙溪解放初,全县设9个区,其中城关2个区、农村7个区。
1950年11月,农村增设2个区;全县计11个区、101个乡。
1951年6月,析龙溪城关区建制设县级漳州市。1952年,从五、六、八区析出,增设第十区(驻古塘);全县辖10区92乡3镇7街。
1955年12月,将10个区并为古县、平宁、石码、城内、石亭、东屿、埔尾7个区,共辖101个乡(镇)。
1956年3月,城内区并入平宁区,石码区改为石码镇(区级),并将101乡(镇)并为44个乡。
1957年2月,接管南靖县程溪区;7月,将东屿区改为东山区。全县共辖6区1镇53乡。
1958年4月,撤区并乡,设石码镇和新厝、新塘、古县、崇福、榜山、城内、洪坑、天宝、林内、石亭、埔尾、浦林、郭坑、古塘、后坂、蔡坑、东美、鸿渐、石美、角美、程溪、下叶、官园23个乡。
1958年9月,撤销乡的建制,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设先锋、胜利、红旗、海鹰、星火、卫星、火箭、程峰8个公社(共辖122个耕作管理区)和石码镇。
1959年3月,公社冠以当地名称,并改耕作管理区为生产大队;7月,从天宝公社划出部分地增设浦南公社。年底,龙溪县共辖颜厝、九湖、榜山、紫泥、天宝、浦南、步文、角美、程溪9个公社(116个生产大队)和石码镇。
海澄县(1949年9月至1959年)
1949年11月上旬,设4个区,共辖173村。
1950年,改设4区74乡(镇);当年10月,从一区析出,增设第五区(白水)。
1952年7月,从三区析出,增设第六区(黄坑)。至此,全县共辖6区3镇81乡。
1955年,6个区各冠以驻地名称。8月,黄坑区归入港尾区,辖区减为5个。
1956年7月,将城关、浮宫、白水3个区合并为城关区,各区乡(镇)也进行合并。全县共辖3区2镇40乡。
1958年4月,撤区并乡。设城关镇和珠浦、莲花、高坑、东泗、白水、东园、厚境、浮宫、美山、港尾、店地、沙沄、岛美、黄坑、新厝、浯屿、海沧、新垵18个乡(8月,划出海沧、新垵2乡归厦门市)。
1958年9月,撤销乡(镇)建制,改设黎明、卫星、火箭、红旗4个人民公社,共辖61个耕作管理区。
1959年2月,黎明公社改称莲花公社,卫星公社改称浮宫公社,火箭、红旗2个公社合并为港尾公社。年底,改61个耕作管理区为88个生产大队。
龙海县
1960年1月,龙海县辖颜厝、九湖、榜山、紫泥、天宝、浦南、步文、角美、程溪、莲花、浮宫、港尾12个公社和县城所在地石码镇。2月,从莲花公社划出虎渡村以南的生产大队增设东泗公社;6月,石码镇改为石码公社。下半年全县辖14个公社、195个生产大队。
1961年6月,龙海县划出天宝、浦南2个公社,九湖公社上墩、林内、前山3个生产大队,步文公社店上生产大队,以及后房农场,归县级漳州市管辖。同年,浮宫公社分为浮宫、白水、东园3个公社;全县共辖14个公社、267个生产大队。
1962年初,由步文公社析出郭坑圩以北的生产大队增设郭坑公社。年底,全县共辖15个公社、282个生产大队。
1963年7月,析石码公社的街道设石码镇,为县辖镇;分别析莲花、白水、角美、郭坑公社的街区设海澄、白水、角美、郭坑镇,为社辖镇。
1980年,石码公社撤销,并入石码镇。
1984年夏收后,改人民公社为乡(镇),改生产大队为村(街道改为居民委员会)。9月至10月间,全县设石码、海澄、郭坑、角美、白水5个镇及程溪、九湖、步文、颜厝、榜山、紫泥、东泗、东园、浮宫、港尾10个乡。
1988年1月1日,从港尾乡划出10个行政村增设隆教畲族乡;5月13日,改浮宫、程溪2乡为镇;12月29日,改港尾乡为镇。
1990年,龙海县共辖8镇(石码、海澄、程溪、郭坑、角美、白水、浮宫、港尾)、7乡(九湖、步文、颜厝、榜山、紫泥、东泗、东园)以及1个民族乡(隆教畲族乡);共有22个居委会、512个居民小组,281个村、3695个村民小组。
龙海市
1995年,龙海市辖14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石码镇、九湖镇、郭坑镇、角美镇、步文镇、颜厝镇、榜山镇、紫泥镇、程溪镇、海澄镇、东园镇、浮宫镇、白水镇、港尾镇、东泗乡、隆教畲族乡。
1996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38号):将龙海市的郭坑镇,步文镇的蔡榜、西坑、小港、兰田、梧桥、湘桥、打山、恒坑、桥仔头、西洋、崎岭、书厅、石井、圳头、东屿、步文、后坂、田丰、塘北、坂上、孚美、后店、流岗、翁建、登科、柯坑、漳滨、石州、浦口、朝阳31个行政村和梧浦行政村在国道324线的西北部分划归漳州市 龙文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之前,全市面积1436.5平方千米,人口86.3万,辖14镇2乡,市政府驻石码镇。
2000年,龙海市辖12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石码镇、海澄镇、程溪镇、角美镇、白水镇、浮宫镇、港尾镇、九湖镇、颜厝镇、榜山镇、紫泥镇、东园镇、东泗乡、隆教畲族乡。
2003年8月13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龙海市撤销石码镇设立石码街道办事处的批复》(闽政文[2003]243号):同意撤销石码镇,设立石码街道,石码街道办事处所辖行政区域及驻地与原石码镇所辖行政区域及驻地相同。区划调整后,龙海市辖1个街道、11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石码街道、海澄镇、程溪镇、角美镇、白水镇、浮宫镇、港尾镇、九湖镇、颜厝镇、榜山镇、紫泥镇、东园镇、东泗乡、隆教畲族乡。
经济建设
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4.42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实现工业总产值531.31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85.07亿元,增长22.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11亿元,增长2.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73亿元,增长20.0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4.3亿元,增长3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1.48亿元,增长2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10元,增长22.7%;农民人均纯收入6546元,增长14.9%。
工业经济。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36.33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55.8%;实现工业税收17.43亿元,占财政总收入比重62.86%。全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80家,总数达353家。其中,产值上亿元企业76家,实现工业产值410.45亿元,增长22.1%。全市累计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00个,项目总投资60.3亿元。全市现有驰名商标6个、福建省著名商标24个、漳州市知名商标41个和省名牌产品32个。鸿一企业已进入上市辅导期,紫山集团已挂牌成立股份有限公司。3个技改项目纳入全省工业内涵深化技改提升工程。
“三农”工作。种植业、渔业、畜牧业、林业、农业服务业产值分别增长1.8%、3.3%、14.4%、12.4%和4.3%。培育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1家,其中:国家级两家、省级6家;水仙花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新增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4个、无公害农(水)产品标志使用权两个、无公害产地和产品双认证16个。兑现发放国家对渔民燃油补贴、能繁母猪补贴、购买农机补贴和早稻良种补贴1.4亿元。新建农村水泥公路38.65千米,3个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已进入扫尾阶段;“六千”水利工程全面完成年度任务,共投入资金1807.3万元;新增安全饮水人口14.7万人;第一轮22个示范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第二轮19个示范村建设加快推进,完成“种植名贵树木、建设绿色家园”示范村建设17个。角美镇被评为全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示范镇”,双第农场侨星管区和东园镇厚境村被列为漳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省级联系点。完成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131个村、2.01万公顷。
项目建设。全市48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6.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5%。其中:列入漳州市级以上在建重点项目29个,完成投资29.4亿元;省级在建重点项目8个,完成投资13.67亿元。后石电厂七号机组并网发电,金龙客车整车下线,长春化工二期、凯景钢铁三期等项目建成投产。海洋石化25万吨级码头、国家一级渔港、厦深铁路、龙厦铁路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厦漳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厦漳跨海大桥已开工建设。
对外开放。全市共新批外资项目53个(含增资项目),合同利用外资(新口径)2.5亿美元,增长6.6%;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1.2亿美元,增长50%;出口总值10.85亿美元,增长3.4%。在全年重大招商活动共签约合同项目50个,总投资5.8亿美元,注册外资2.5亿美元。已报批项目24个,总投资2.5亿美元,注册外资1.1亿美元。成功举办首届海峡两岸保生大帝文化节和第十届海峡两岸花博会百花村交易会;接待台胞2146人次,其中,团组28个1489人次。
2009年,龙海实现生产总值294.79亿元。增长12.8%;全部工业总产值590亿元,增长1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41.82亿元,增长16.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6亿元,增长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01亿元,增长23.5%。财政总收入31.34亿元,增长13%,其中地方收入17.4亿元,增长2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53元,增长41.2%;农民人均纯收入7188元,增长9.8%;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4.28%。
2010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318.7亿元,增长13%;工业总产值706亿元,增长1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57亿元,增长18.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亿元,增长4.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42亿元,增长13.02%,其中地方级收入20亿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1.3亿元,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1.39亿美元,增长15%;出口总值9.78亿美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7亿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90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7763元,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社会事业
新农村建设
2008年,龙海完成造林总面积1740公顷、花卉种植面积1633?33公顷;国家级南美白对虾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和省级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分别通过农业部及省政府考核验收。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座、农民饮水工程27处、河道整治清淤89.4千米;实现行政村100%通水泥公路。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新增5个,总数达到22个,涌现了颜厝巧山村、港尾卓岐村2个省级示范村和角美下士村等5个漳州市级五类典型村,新农村电气化县通过省政府考评验收;深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和“海漂”垃圾治理,有4个乡镇建立垃圾中转站。发放国家对渔民的燃油补贴6100万元、能繁母猪补贴267万元。
城市建设
2008年,龙海24个城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1.25亿元,锦江道东段一期工程等12个项目已经进入建设,芦州路建设工程等6个项目做好开工前准备,解南路拓宽工程等5个项目进入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了平宁路渠化岛、港口片区人行道、街心公园绿地、中山公园绿地、紫云公园等改造修建工程。房地产项目共计33项,总建筑面积约279.26万平方米,总投资44.6亿元,完成投资9.32亿元,其中已竣工验收的项目5项,动工建设的项目17项,进入前期工作的项目11项。
民生保障
2008年,龙海顺利通过科技部2005—2006年度科技进步考核。被省政府授予“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市”称号,“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通过省级验收。市广电大楼建成投入使用,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正式启动。建成启用市疾控中心大楼,实施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人口计生工作继续保持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水平。相继开征垃圾处理费和污水处理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政府下达指标范围内。荣获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先进单位、全国民政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和福建省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程溪镇被评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等。
人民生活
2008年,龙海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992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72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657人。全市参合农民60.4万人,参合率达90.15%,已为2.35万名参合患者补偿医疗费用3000多万元;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市新增农村低保对象1359户、2165人,人均每月低保金提高17元。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对267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发放廉租房租金补贴32.38万元。程溪镇叶仑、东天尾、和山3个异地迁建村,总体规划安置774户,已有435户迁入新居;双第华侨农场实施“侨居造福工程”,新建房屋391套,已有100多套竣工。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为全国60个首批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之一。通过国家信息产业部“新一代电视安全接收系统甘文试验点”项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3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件件落实。
[5]
龙海一中
学校简介
福建省龙海第一中学始建于1925年,是在当时“锦江书院”的基础上创办起来的。在解放前的20多年间,学校历尽沧桑,校名几经变换,从“石奚农业中学”、“龙溪县第二中学”、“石奚职业中学”、“龙奚乡村师范”到“石奚农业学校”,直到解放后的1960年龙溪、海澄合并才改为福建省龙海市第一中学。1958年龙海一中跨入省重点中学行列,1959年被省评为“红旗学校”。1960年三名师生赴京出席全国文教系统群英会。
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攻克漳州后,委派罗瑞卿、扬成武等带领部队进驻石码,其中28团团部就设在学校。在学校“红军楼”墙上留下了许多革命标语。
学校校园建设初具规模。有5000多平方米绿草坪,种植了500多株各种花木,内建曲径、亭、廊、人工湖、拱桥,形成了一道亮丽风景点。建有8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科技大楼,400米标准跑道的体育场,学校还配置了幻灯机、录放机、新型投影仪,大部分教室已配置了闭路电视。是莘莘学子成才的理想之地。1985年,学校运用电教先进教学手段培养出一大批人才,扬清奇、庄立梅、曾志惠高考名列全省榜首,苏朝辉参加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勇夺金牌,康毅滨全国化学竞赛夺魁。
办学成果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台阶,年年创辉煌。如1996年高考文科黄报春个人总分夺得省第4名;1999年学校上线人数居漳州市各重点中学第1名,文科周艺燕和理科林碧毅个人总分夺得漳州市第1名;2000年上省专线率高达93.41%,居漳州市各重点中学第1名,考生胡崛隽以标准分900分满分的优异成绩获得福建省理科状元。 2001年高考,该校考生上重点线人数252人,本科线442人,上本科率高达88.4%,上专科线643人,为漳州市各重点中学之首。三个科目平均居漳州市第1名,许丽萍以标准分900分居省英语科第1名。这一届文科综合平均分居省第6名,理科综合分平均分居省第7名。
学校学科竞赛捷报频传,苏朝辉获得全国第一枚国际化学竞赛金牌。洪金聪参加全国21届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获铜牌奖;许文渊、郑毅星参加第五届全国“华罗庚杯”数学竞赛获得银牌;方志鹏参加第六届“华罗庚杯”数学竞赛获金牌;郭毅参加全国计算机程序设计获一等奖;林志斌参加全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获三等奖(保送北京大学);陈枢仪参加全国奥林匹克竞赛获二等奖(保送南京大学);几年来,在全国各类学科竞赛中有200多人获奖。
民俗风情
春节:是民间最为重视的节日,千家万户,男女老少,欢聚一堂,享尽天伦之乐。
元宵节:百姓家要以清茶、龟粿敬帝君,乃迷信之俗。还要吃牡蛎煮面线,谓“蚝仔面线兜,好人来相交”。举行花灯展览、灯谜会猜、舞龙弄狮等,热闹非常。
三月节:民间以面粉煎成圆形薄饼,再以多种菜肴混合作馅(一般以笋丝、豆芽、豆干、牡蛎、猪肉、蛋丝等),卷包成条,叫做“润饼”或“薄饼”,以祭祀祖先,也当一次改善生活。
清明节:农历三月清明节,家家户户插柳枝于门外,谓能辟邪。活动重点是扫墓,新丧之家,必备牲醴酒肴,亲祭墓所,称为“上墓”。
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风俗。
六月半:农历六月十五日称“六月半”。俗以粳米圆荐神,叫“半年圆”。习尚封建,但吃圆仍饶有风趣。
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古称“中元”,俗称“七月半”,是个迷信的节日。备牲酒肴馔,祭祀祖先。
中秋节:⒈吃月饼和糍粑赏月(也以月饼为赠送品)。⒉掷色子“博状元”,尤以石码镇为代表。
重阳节:民间以芋头、番薯及甘蔗、红柿饼、花生荚、柚子等九种果品祀神,家人分吃,并以芋皮薯皮涂门槛,谓之剥鬼皮。
冬节:农历十一月里是“冬至”季节,俗称“冬节”。各氏族皆祭于家庙。家家制糯米圆荐神,叫做“冬节圆”。吃了,谓之“添岁”。
尾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俗称“尾牙”。百姓家要具肴馔祀神焚纸,晚餐合家欢宴。
祭灶: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俗称“祭灶节”。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夜,小月二十九日夜为“除夕”,俗称“过年”。全家团圆,祭祖先,祀神袛,谓之“辞岁”。傍晚,盛备美酒佳馔,案下置炉火,合家拥炉欢饮,称为“围炉”。宴后,燃放鞭炮,焚烧旧灯架,拣列其炭十二块,视其红黑,以验来年的晴雨。同时尊长要给未成年儿孙“压岁钱”,习称“红包”。一家人各就所好,尽情欢乐,最早午夜才就寝,谓之“守岁”。
[6]
龙海名村
白礁村(龙海第一村,保生大帝故里,世界首富潘振承故乡,台湾王金平祖籍地)
鸿渐村(亚洲第一位女总统阿基偌夫人祖籍地,现菲律宾十大富豪许寰戈祖籍地)
浯屿村(著名的渔村)
十大旅游景点
九龙江口红树林湿地,白礁慈济祖宫,紫云公园 ,普照禅寺,镇海卫城,马崎连氏宗祠,江东桥,龙佳生态温泉山庄,南太武山,国家地质公园牛头山古火山口景区
荣誉榜
全国改革开放30年乡镇企业发展十佳魅力县(市)
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市)
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基本竞争力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百强
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
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
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市)
中国十佳可持续发展城市(县级市)